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一门三兄弟驻村扶贫 比成绩更比方法

    信息发布者:卞庙村欣旺站
    2017-12-11 20:56:02   转载

    一门三兄弟驻村扶贫 比成绩更比方法


      驻村扶贫 比成绩更比方法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马卓言

      “那天,媳妇说我像个神经病。”今年3月底得知驻村申请获批,35岁的黄坤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觉。2009年以来每年都申请,今年终如愿。

      和黄坤同批驻村的还有其三弟黄亚祥,加上去年开始驻村的二弟黄照勇,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大铺子村老支书黄初江的三个儿子都成了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

      “父亲在村里工作了近30年,对我们影响很大。”黄亚祥告诉记者,父亲最担心的是走出校门的兄弟三人在机关久了,不了解农村的情况,以后碰到基层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二弟早我和三弟一年驻村,以前每次见面都要跟我们摆村里的事,‘炫耀’驻村工作的成绩和乐趣,听得我心痒痒的。”黄坤说,三兄弟能够走出办公室,亲身参与脱贫攻坚,是一件幸事,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黄照勇任“第一书记”的盘州市古德村有山有水也有好生态,但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出村路。每逢下雨天,路上都是“水塘塘”,“车绕着跑,人跳着走”,即便在晴天一车鸡蛋拉到镇上也要颠碎好几箱。

      古德村村支书王联森说,村里早就想修路了,但没项目也没资金。黄照勇2016年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所属单位宏财公司(市属国企)协调了360万元项目资金,用了3个月时间对村里的出村路、通组路进行了拓宽硬化。

      路通了,产业也跟着活了。古德村去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种了4600亩刺梨,林下套种生姜、牧草和魔芋,水产养殖项目今年也将投产,明年有望摘掉“贫困帽”。

      驻村工作比想象中更复杂。三兄弟既要抓紧办修路、引水这样的急事,也要张罗产业发展这样的大事,还要考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样的难事。

      “通知党员干部四点半开会,五点半还没到齐,会场懒散,三三两两聊闲天、抽旱烟。”黄坤坦言刚到盘州市高官村时“心里有点凉”。虽然村里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但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在黄坤努力下,如今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可定期保质举行,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明显提升,支部收到的入党申请书也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党员的平均年龄是51.8岁,明年有望下降10岁。”黄坤说。

      互相不服又互相帮衬,一直是三兄弟间关系的“常态”。驻村后,三兄弟也会定期约一场“比武”,聊聊各自村里正在做的事,既比成绩,也比工作方法、比发展思路。

      “嘴上还是谁也不服谁,暗地里偷学较劲。”黄坤认为,兄弟三人各有优势,自己所在的高官村是党建扶贫示范点,老二所在的平台公司有资金优势,老三驻村的水城县营盘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有省里的“超常规”政策扶持。

      营盘乡罗多村贫困发生率超过36%,相比于两位兄长,“第一书记”黄亚祥肩上的脱贫任务最重。但黄亚祥觉得罗多村的发展后劲最强。

      “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准发展项目,让上面的政策、资金落地,把产业做实。”黄亚祥说,罗多村靠近北盘江和乌蒙大地缝,旅游资源丰富,只要用心干,以后完全有可能成为区域的旅游中心。

      “知道自己‘有啥缺啥’,弄清家底‘算细账’才能厘清发展思路。”黄照勇今年帮助古德村制定了农旅一体发展规划。“只要有人来玩,有人来吃,村民就有收益。”

      黄坤则认为农村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村里“处处有党建元素,事事有党员示范”。

      “多走、多看、多听、多研究”是黄初江多年总结出的农村工作法,也是他对三个儿子驻村提出的要求。黄初江希望他们“能比别人起早点、睡晚点,苦干实干,早日为村民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